“中药炮制工具大全”图文(附:神秘的铡剪、铡钳)

  • Home
  • 神谕殿堂
  • “中药炮制工具大全”图文(附:神秘的铡剪、铡钳)

“中药炮制工具大全”图文简介(附:神秘的铡剪、铡钳)北京康仁堂药业王孝涛传承工作室

于立伟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整理

中药炮制工作,是一项复杂的科学技术工作,操作方法是多种多样的。工具准备要适应操作方法,缺少了哪一件工具就会影响哪一种工作的进行。同时有些药物需要选择工具,如首乌、骨碎补、石榴皮等药物,古书记载不能沾铁器。(某些药物含有较大量的鞣质,遇铁器后会产生显色反应或沉淀,可能影响成分),因此工具的准备和选择,是炮制工作中一项重要问题。兹将炮制所需的工具,及其适用范围,分述如下:

工具的名称和形式

(一)铁制工具

1.铁锅:常用的有两种。一种有耳的锅,直径1.5尺,供炒煅少量药物使用,适用于灶台或大风炉上,比较方便灵活。另一种是无耳的平口锅,直径约2~3尺,供炒、煮、炮、煅、炙、蒸、制各项用途,多置于固定灶台上,与通常煮饭的锅相同。

2.铁汤罐:上部呈圆筒状,下部较狭,直径约5寸~1尺,深度8寸~1.5尺,适用于烧煅容易爆碎的药物。

于按:此民俗器物在某些地区习用,但被作为传家宝留存于世的极少。今传本人所收藏的铁汤罐实物以供同仁参考。(下图1)

3.铁铲:系用熟铁制成,全长约1尺余,有木柄与铁柄两种,为炒炙或煮药时翻拌药料之用。

4.铁勺:系用熟铁制成,前端为瓢,后部有柄,全长1尺余,为舀取药物之用。

5.铁钩:系铁制粗圆杆,前端弯曲,成一钩钧,为钩提火煅药罐或翻动药物之用。(下图2)

上图2.铁钩(铁耙)

6.铁钳:前端形如箭头,对口平厚,柄长约2尺左右,用于钳取煅罐,或火煅的块状药物。

7.铁棍:系圆柱形棍棒;直径约3~5分,长约2~3尺,供煅药时测探翻动之用。

8.铁船(研槽):系生铁铸成,中部阔大,两端较狭,里面凹进状如船形,大小不一,一般以3尺长、中阔约6寸为适宜。小的容量不多,过大人力踏研不易(如用动力则可放大)。另有研盘,为扁圆形铁饼,直径约1尺,中心贯有铁杠,突出两旁,全长约8寸~1尺,操作时两足踏其上前后转动,使药物通过推研而粉碎。(下图3)

上图3.铁船(研槽)

9.铁锤:即一般挺击所用的锤,大小不一。

10.铁刀:

(1)切药刀(俗称大刀),分刀身、刀床、刀脑三部分。刀身即刀片,又称刀叶子,略呈长方形,后上端竖立刀柄,稍向前弯,前下端微有小角突出(俗称刀鼻),上开一小孔,与刀床前端之刀脑相联合,纽成闸刀状,为切制饮片之主要工具。切药刀共有四种联带的附件,即竹把子,刀方、刀撮子、刀斗子。(下图4)

(1)

(2)

(3)

(4)

(5)

图4.切药刀及其附件

(1)切药刀

(2)竹把子

(3)刀方

(4)刀撮

(5)方斗子

(2)片刀(俗称小刀)式样与普通菜刀相同,不过刀片薄,钢口坚利,便于切片。

(3)竹茹刀,形狭长微弯,具有双柄,上方为刀背,下方为刀口,长约1.2尺,宽约3寸,专为刮取竹茹之用。

于按:竹茹刀与不带铁丝挡的黄芪刀刀型基本相似,以下附图的这种刀型,亦手工用以切制黄芪、甘草等药物,刀刃钢口好,坚韧耐用,如下附图竹茹刀。

下图黄芪刀。

下图为黄芪刀未去铁丝挡的情况,铁丝挡可用于限制所切制饮片的厚薄,有时在刀刃一侧,有时在刀刃对侧。或者说,在使用时,铁丝挡有时安在刀上面,有时安在刀下面。

下图为民国时期上海同保康国药号的竹茹说明书(当时叫:仿单)此仿单由“于立伟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”个人收藏,图中明确绘制了采制竹茹的场景如下图。(4)小柄刀,为狭长形小刀,末端是柄,刀长约5~7寸,宽约5~7分,前端钝圆,与通常用小柄刀相同。

11.闸钳:亦称闸剪、闸刀,状如闸刀,刀厚而坚,形狭长,前端与下面垫条相联,末端为柄,供闸破坚硬药物用。(图5)

上图5.闸钳(闸刀)

于按:个人多年来遍寻此物,终得一件最符合墨线图的器物如下附图:(于立伟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个人收藏)

于按:刀刃下方的垫条,一般多较长,易于把握,常见于手工切制槟榔用此,故又称槟榔刀。

如下附图:刀柄尾部终端做成了老鼠的形状。增加了艺术美观。

追求美感的工匠们又做出了各式各样的小铡刀,铡刀就是铡刀,能切制就行了,只要用着顺手,切啥都是没问题的。

还有粗犷一些的,看着就有力度。与《北京民间风俗百图》中的槟榔刀几乎同款了。

以上实物为“于立伟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”个人收藏。

下图为《北京民间风俗百图》第98页面,展示了旧社会北京城卖槟榔的民俗画面。商贩手里拿的槟榔铡刀看着就不小了。

12.龟版刮:呈扁平条状,前端较阔约1.5寸,翘起呈钩形,下面为薄刀口,后部为柄,阔约6~9分,厚约2分;末稍处较薄而锋利,专为刮龟板之用,或刮其他骨类药物。(下图6)

上图6.龟版刮

上图墨线图不容易理解,给大家传个实物图更加直观。如下图实物为“于立伟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”个人收藏。

13.铁叉:呈扁平状,四齿排列略如耙状,宽约1尺,长约1.2尺,后有长木柄,为翻药之用。(下图7)

上图7.铁叉

14.镑刀:系在一块长约1.5尺,宽约2寸,厚约1寸余的木条上,每隔半寸,装置高约1寸,厚约1分,宽度与木条相同之刀片,约20把左右,使用时药料在镑上擦动,即可镑成薄片,一般多用于粉碎坚硬的药材,如犀角、沉香之类。(下图8)

上图8.镑刀(口语读为pang刀)

《天工开物·中篇·锤锻》篇中记载“梓人为细功者,... ...又刮木使极光者名蜈蚣刨,一木之上,衔十余小刀,如蜈蚣之足”。

于按:梓,制作木器的人。可以理解为木匠。蜈蚣刨,本为木工给木器刨光用的。在微信视频号里搜索蜈蚣刨的用法依然可以看到其传承。

蜈蚣刨的刀片,有开刃的,多为不开刃的,整体有平直的,有带弧度的。作者对这几种形式的蜈蚣刨(老货)都有所收藏。

上图实物为“于立伟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”个人收藏。

15.剪刀:即一般通常的剪刀,大小均需置备。

16.刨子:即一般木工所用小手刨。

17.锯子:即小号钢条锯,锯齿宜细利。

18.镊子:即细长有弹力易分开捏紧的镊子,大约以3~5寸长为适用。

19.锉刀:分钢锉与木锉两种。钢锉为扁平长钢条,末端有木柄,锉齿细密。木锉较钢锉狭尖,锉面微凸,锉齿为点粒突起,用于锉木质药品,如沉香、肉桂等。

20.火钳:即通常烧火钳燃料所用之火钳,大小均需置备。

21.铁风炉:是以厚铁桶同泥灰搪制而成(亦有单用陶土搪制而成的风炉),高约2尺,径约1.5尺,供煅炒煎药用。或焙、烘、炙等所需。(下图9)

上图9.铁风炉

22.铁丝筛:系铁丝织成的筛底,孔眼距离约3分,上镶木框边,直径约2尺左右,边高约2寸,为筛砂炮药物之用。

23.铁丝抄:系铁丝织成的抄络,形圆中凹,直径约一尺,上嵌竹或木柄,宽不满寸,长约1~2尺。

24.铁丝络:为铁丝编织之网络,形圆,中部微凹,直径约7~8寸,适用于火钵上低温烘药。

25.铁簸箕:即通常应用之白铁簸箕。大小均需置备。

26.喷壶:用于炒药时喷洒酒醋辅料之用。

27.枳壳钳:形如闸刀,但上下均为扁平阔厚之铁片,长约尺余,宽约2寸,两层对合面刻有斜形纵横交叉纹,下层前后端钉脚将钳固定在宽厚的木座上。钳的上层,后端有木柄,前端有鼻,与下层之前端相联结,为压扁枳壳一类药物之用。(下图10)

上图10.枳壳钳

28.扁夹钳:为具有弹性之薄铁条制成,上下对折,前端部有锯齿形咬口,宽约寸余,长约5寸,为切药时钳夹药物之用。(图11)

29.小夹钳:形状与扁夹钳相似,但较狭,咬口之齿较稀。系用于以夹住圆形颗粒药品,切片之用。(图12)

图11.扁夹钳

图12.小夹钳

(二)铜制工具

1.铜锅:铜锅以紫铜制者最佳,黄铜制者亦可,大小不一,式样多呈短粗圆桶状,唯底部略小,锅口边多附有两耳(环)便于提取,亦有同铁锅一样形状的,边上亦附有两耳,此式锅口宽敞,使用方便。(下图13)

上图13.铜锅

2.铜勺(铜瓢):勺身直径约8寸~1尺,中深约4~6寸,勺柄长3~4尺,如柄向上翘,则柄长只宜1~2尺即可。(下图14)

上图14.铜勺

3.铜研槽:系铜制小型研槽,形状与铁船相同,长约1.5尺,中阔约3~4寸,适用于粉碎小量及质脆的药物。

4.铜冲筒:包括冲筒及杵锤二部,冲桶系铜制圆筒,高约7~8寸,直径3~4寸,底部平宽,坚实而厚,内里空,上有盖,盖顶中央有圆孔,铜杵锤的柄由此过,便于上下捣动。使用于捣杵少量物,一般为配方必须用具。以熟铜制者为佳,生铜制者易破碎脱底。亦有用铁制的,形状相同。(下图15)

上图15.铜冲筒

5.刀靠子:为旗形之厚铜板,长约3寸,宽约2寸,一方联有5寸长铁钉,可钉在刀板上,如旗状,用以紧靠刀叶,免切下之药片卷曲。

按:上述铜制器具,为适应炮制忌铁药品之用,凡煎熬膏滋,亦均用铜器。

(三)陶器制及瓷制工具

1.阳城罐(嘟噜):为陶制圆筒状罐子,中部膨大口部与底部略小,为装盛矿石药物隔火炕煅之用,防止药品过火爆裂粉碎。阳城罐,有大小数种,可根据需要选择。(下图16)

上图16.阳城罐(嘟噜)

2.砂锅:为陶制烹煮用具,大小不一,适用于煎煮忌铜忌铁的药物。

3.钵子:系陶制容器,大小不一,用于拌润药物、装盛药汁,及辅料之用。现有搪瓷器皿,则更清洁耐用。

4.缸:系陶制盛水容器,大小不一,适用于泡、浸、洗、漂药品之用,大量生产有以水泥砌成的池子用。

5.瓷盆:也是容器的一种,较缸为浅,用途与钵缸相接近,但便于曝晒,如制胆星,宜用此种器皿拌制。(下图17)

上图17.大瓷盆

6.乳钵:亦称研钵,是粗瓷制品,形如碗而厚,内壁粗糙,另装有一木柄之瓷锤,为捣药之用。乳钵大小不一,大号的直径有1.5尺,深约6寸,须备有钵架,方能使用。普通用直径8寸,深3寸,及直径7寸,深2.9寸的乳钵。中号直径5.5寸,深2寸。小号的直径4.5寸、深1.2寸,及直径3寸,深1寸。乳钵式样以敞口者,适用于细研粉末;新式深窝者,便于搅拌,研细粉则差(下图18)。

(1)

(2)

图18.乳钵

(1)12寸木架乳钵

(2)中号乳钵

7.瓮(甕,一称甏):是陶制容器,形如圆桶,上口略小,中部膨大,为贮藏药料之用。

8.油碟:是常用的瓷碟,贮存少量油脂,放刀板上,供擦刀用。

(四)石制工具

1.石磨:为粉碎药物之工具,一般直径1~2尺,厚约8寸~1.2尺,大小可以按具体需要选择,过大则宜用动力。

2.石研:是粗石制成的圆形大磨盘,上置圆柱形滚筒,两截结合,磨盘与滚筒之表面,均凿有横楞纹,盘的一方略低,开一小孔,当药物被粉碎后,便从小孔处漏下。石研的作用,与石磨相同,以往用畜力带动,现代多已用电力带动。(下图19)

上图19:电动研

3.石臼:是用粗糙的大石块凿成,方形或圆形,中有凹窝。大型的多用脚踏,系将石臼固定于一处,另设木架,装置踏板一块,踏板前端正对石臼处,装一石杵,利用杠杆原理,撞击药物。小型的可用手舂,只须石臼和杵,不用木架等设备,适用于少量药物之杵捣。(下图20)

4.磨池:是粗石凿成,形如砚台,长约8寸~1尺,宽3.5~4.5寸,厚约2~3寸,四方平整,上面略凹,前端较坡,上端中部有突出小嘴,可流药汁。适用于水磨药品,如犀角、羚羊角、槟榔、沉香、郁金等类。(下图21)

上图21.磨池

于按:磨池已难寻踪迹,传统亦用内壁带划痕的乳钵磨犀角粉。如下附图乳钵(于立伟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个人收藏)。

5.磨刀石:呈长方形,质粗,专作磨刀用。

(五)木制工具

1.木盆:即通常所用的大型椭圆形木盆,长约3尺,宽约1.7尺,深约7寸,圆形的直径约2尺,深约5寸,除此大小均能应用,为洗浸药品不可缺少的工具。

2.木桶:即通常所用的水桶、吊桶等。

3.蒸桶(木甑):呈圆筒形,大小根据需要而定,上面有盖,底部有屉:用以置锅上蒸制药物。(下图22)

4.烘桶:呈圆形筒状,直径约1.8尺,高约2.5尺~3尺,上无盖,下无底,内可放置风炉燃火,上放置筛子烘药。(下图23)

图22.蒸桶

图23.烘桶

5.砧板:与通常所用者相同,供切之用。

6.木锤:是木质的锤,大小不一,用于敲击软质药物。

7.木烘箱:(1)长方形如盒状,分层重迭,大小不定;底层放火盆燃火,中层盒底为铁丝织成的网,交错透空,便于传热(下图24)

上图24.木烘箱

(2)形如木柜,大小不定,内壁以铁皮包裹,中以铁条分层,上置方形白铁筛,铁筛上放药物,底层用火盆燃火,烘使干燥,层次3~4层均可。

8.木筛柜:长方形如箱状,上面为活盖,内装绢筛,并有活动木条,可牵着绢筛晃动,适用于筛粉,人力、动力均可带动。

9.霜榨:形长如凳,上截为活木块排列之小型榨油床,用于压去药内的油脂,大小当以需要而定。

(六)竹制工具

1.竹匾:圆形,浅边,平底无眼,直径1.6~2.8尺。四周边高1.5~2寸,适用于晒簸药物。(下图25)

上图25.竹匾(匾子)

2.淘箩:如通常用淘米箩状,供淘洗少量药物用。

3.箩筐:系竹丝编成,圆筒形,直径约1.5尺,高约2尺左右,筐口两边有耳,由口到底,微呈斜形,周围有粗缝隙,供洗淘药物用。

4.竹筛:圆形浅边,底平有孔,直径约1.6~2尺,四围边高1寸余,底面孔眼大小不一,以孔的大小分下列几种:

(1)大眼筛,每个眼孔约为4平方分。

(2)中眼筛,每个孔眼约为1.6平方分。

(3)小眼筛,每个孔眼约1平方分。

(4)细眼筛,每个孔眼约0.82平方分。(下图26)

上图26.竹筛

上图从左向右,从上到下,依次为:(1)细孔筛(俗称:粯筛),(2)半球形方孔筛(俗称:龟背筛),(3)大孔筛,(4)六角孔筛,(5)中孔筛(俗称:米筛)

另有大眼圆孔,或六角形孔眼筛(俗称半夏筛),式样相同,不再分述。筛多竹制,也可以用藤编织。

5.龟板筛:半球形,底部突起,系以宽竹条编织,每个孔眼相距约5~6分,用于筛体积较大的药物。

6.蒸笼:即通常应用蒸制食品的用具。

7.罗筛:系用竹片(或木片)扎成圆筐,大小不一,筐底是用丝绢、细铜丝、马尾(马鬃)或细铁丝纱做成,以密度分为如下几种:

(1)

(1)

(2)

(3)

上图27.圆形木筐绢套筛

(1)套筛之木框 (2)绢筛 (3)套筛

(1)马尾罗:罗筛底系马尾织成,粗的每平方寸约有30个眼,细的每平方寸约有50个眼。

(2)铁丝纱罗:罗筛底系铁丝纱做成,每平方寸约有16~20个孔眼。

(3)细罗:罗筛底系丝绢或细铜丝织成,每平方寸约有80个孔眼。此外还有头罗筛、二罗筛,罗底孔眼每平方寸有l00~130孔之分,最细的有每平方寸160、170、190、200个孔眼,供筛细粉用。

8.套筛:即细罗筛,外有圆形木套,上覆以盖,上下两层,中嵌罗筛,对合盖起,全高约8寸。用套筛的目的,可使研细的粉末不致飞扬。

9.竹把子:系竹丝扎并而成,顶端扎紧,下部分散而有弹力,俗称筅帚,供切药时握药用。另有一种,较为粗短,下截竹丝多叉开,为扫掸药物之用,俗称刷帚。

10.压板:用长约6~7寸毛竹半片,削薄如瓦状,用以固定药材,便于切片。

11.竹簸箕:即通常之簸箕。

12.扫帚:即与通常用之帚同,需多备小号,供制药用。

13.水帚:即小号扫帚,以裹扎紧密为合用。

14.油帚:以细竹之一端劈开,把折好的布夹入,扎牢,用以蘸油刷药刀用。

15.藤匾:系柳条编织,圆形,口面直径有1尺、1.2尺、1.4尺、1.6尺、1.8之分,大小不等,式样均同。(下图28)

上图28.藤匾

(七)其他用具

1.灶台:用砖头砌成,有单眼(放一口锅)、双眼(前面放锅,后面放甑)等不同式样,横直均可。

2.炒炙药灶:砖砌,单放锅一口,而锅有平放、斜放两式。南方一般习惯用平锅,翻炒便利,药品接触锅面热力较匀;北方多用斜锅,药品常堆聚下方,火候不匀,但盛取药物比较便利。(下图29)

上图29.炒药

3.蒲包:大小均需,供装药、盖药用。

4.麻袋:粗细大小均需,供装药、覆药用。至于零星杂物,尚有布巾、刷子等类。

以上所述,均为炮制常用工具,但有些已用机器代替人力,如药料之粉碎,规模较大者,都以电力牵引,目前使用的有电动捣臼、电动石磨、电动研钵以及球磨机、万能磨粉机等,既节省人力,又大大提高了效率。可以想见:在此社会主义建设迅速发展的形势下,中药炮制,亦必然会很快地走向机械化的道路。

二、工具的选择及适应范围

1,火制法的工具:炉灶、铁锅、阳城罐(嘟噜)、砂锅、铁汤罐、火钳。铁铲、烘箱、铁簸箕。

2.水制法的工具:缸、坛、木桶、木盆、竹把子、竹扫帚、大小匾子、蒲包(大小)、淘箩(大小)、筛子、布巾。

3.水火合制法的工具:蒸锅、蒸桶、蒸笼、铜锅,铲子、铁钩。

4.不水火制法的工具:竹篮、竹藤、罗筛(木甑)、簸箕、刷子,藤匾、剪刀、夹钳。

5.切制饮片的工具:大刀、小刀,片刀、竹把子、水油帚、油、煤、铁钳子。火缸、铁丝络、圆刀砧板、竹筐。

6.粉碎用的工具:石磨(大小)、石研、石臼、铁研槽、铜杵、铁锯、擂盆、扫帚、绢筛、麻布筛、剪刀、簸箕、铁锉。

以上为各种工具的一般适应范围。但炮制方法繁复,用的工具也很多,这里不能一一说明它的作用,在各论里将作详细讨论。同时,有些工具不肯定用于哪—方面,如筛子、匾子、簸箕、竹罗筛等,使用范围很广泛,必须根据需要,适当选择。

上文出自《中药炮制学》(1961年首版,江苏人民出版社第二次印刷),共计75种炮制工具,感谢苏州刘逊老师组织人员进行了文字整理,张伟娜进行了文字校对。本文作者于立伟又补充了部份图文。

文中的“于按”内容为本文作者于立伟添加,整理过程中难免会有错误,欢迎大家批评指正。

炮制工序繁杂,工具多样,加之全国各地习惯不同,工具各异。您还有哪些文中没有记载的炮制工具?欢迎留言交流讨论。